iT邦幫忙

2022 iThome 鐵人賽

DAY 5
0
Agile

Product Backlog 與他的快樂小夥伴系列 第 5

什麼時候該從紙本拓展到數位化管理?(1)

  • 分享至 

  • xImage
  •  

在前兩天所述,卡紙在我們日常開發的情境,已足夠成為資訊的載體,他協助我們索引到釐清需求當天的對話與白板、丟到線上對話平台的照片、各項討論。只要有當時我們共同抽象化出來的簡述,我們就可以找到這些更多資訊。

其實透過數位照片、上傳到網路空間 (無論是雲端硬碟或是 Slack 之類的對話平台),就已經是數位化的一種。但更近一步要思考的是,什麼時候需要拓展到數位化管理工具,像是 Jira、Trello 等?

如果現在對我們來說,這樣的方式就足夠溝通了,那我們也沒必要為用而用,畢竟「個體與互動,重於流程與工具」。

一個可能會被提出來的情境是——「Product Backlog Items 數量太多,需要透過數位化的方式協助管理。」真的是這樣嗎?我們是有需要留那麼多個項目下來嗎?這邊引用一個極端的例子,是我今年在 Awakener, Daniel Tang 的 CSM 課程聽他所述:「我沒有一個 Product Backlog,因為我認為忘記的其實都不太重要。 (非原話重現)」。當我們處於這類情境時,我們該思考的是我們是不是保留太多雜訊、過期的資訊在我們的 Product Backlog 裡了呢?

另一個情境可能是——「Product Backlog Items 太混雜了,我透過卡紙難以管理。」這的確是容易遇到的情境,但真正的問題可能是,我們只仰賴在同一個媒介下,呈現所有不同顆粒度大小的項目。在過去學習裡,Product Backlog 應該有大有小、越低 Priority 的優先度越低,成線狀的方式排列。但這其實只是在協助我們理解較低 Prioririty 的 Item,應該越後面被拆解與釐清。事實上我們是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展現,比如說 Product Roadmap 顯示 1 年以上的計畫與較大的顆粒度,透過 Release/Iterations Plan 顯示當前目標在數個 Sprints 的預期與顆粒度,最後在 Product Backlog 聚焦在最近 1~3 Sprint 的 Item。這部分我們後面會再提到。沒有做到這些,就算轉移到數位化管理工具,也是無法解決我們的痛點,反而更容易累積大量的 Item,讓我們更容易失焦。

那我的經驗裡,是什麼促使我們將紙本的 Product Backlog 拓展到數位化管理呢?這個提問我們明天繼續聊。


上一篇
如何應用實體化待辦項目幫助我們溝通? (2)
下一篇
什麼時候該從紙本拓展到數位化管理? (2)
系列文
Product Backlog 與他的快樂小夥伴31
圖片
  直播研討會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